进口PH计作为高精度水质分析仪器,其测量准确性依赖规范的校准流程。科学设定校准周期并严格执行校准方法,是保障检测数据可靠的核心环节。
一、校准周期设定
校准周期需根据使用频率与环境条件动态调整:每日连续使用的设备,应每24小时校准1次;间歇使用的仪器,建议每次使用前校准;若用于高污染或高腐蚀性样品检测,需缩短至每8小时校准1次。长期闲置的PH计,重新启用前必须完成校准,且每月需进行1次维护性校准以保持电极活性。
二、校准前准备
准备3种标准缓冲溶液(常用pH4.00、6.86、9.18),确保在有效期内且密封完好。校准前将电极从保护液中取出,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,并用无绒纸吸干表面水分。同时检查仪器电源线连接是否稳固,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,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0-25℃,避免气流和电磁干扰。

三、校准操作步骤
两点校准法:先将电极浸入pH6.86标准液,搅拌10秒后静置,待读数稳定后按“校准”键确认;再依次用pH4.00(酸性范围)或pH9.18(碱性范围)标准液重复操作,仪器自动完成斜率校正。
三点校准法:适用于宽范围检测需求,在两点校准基础上增加中间点校准,确保全量程精度。校准完成后,需用新的标准液验证,误差应≤±0.02pH。
四、注意事项
标准缓冲溶液需避免阳光直射,每次使用后立即盖紧瓶盖,防止CO₂侵入影响浓度。电极浸入溶液时需确保球泡浸没,且不触碰容器壁。校准过程中若出现读数漂移,应检查电极是否老化或污染,必要时更换电极。校准数据需详细记录,包括日期、标准液批号、校准结果及操作人员,归档保存至少1年。
严格遵循本指南进行校准,可充分发挥进口PH计的精度优势,为水质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